本周,全國主要市場五大品種鋼材均價下跌。高線、螺紋鋼、熱軋板卷、冷軋板卷、中厚板分別累計下跌179元/噸、151元/噸、99元/噸、68元/噸和61元/噸。
◎中指研究院:8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6203元/平方米,環比降0.01%,跌幅與上月持平。同期,全國100個城市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為15991元/平方米,環比降0.13%,跌幅較上月擴大0.04個百分點。
◎中指研究院:1-8月,全國300城土地成交規劃建筑面積9.9億平方米,同比降18.7%;各類用地出讓金達2.11萬億元,同比降39.5%。
◎中指研究院:1-8月,百強房企銷售額均值為477.6億元,同比降46.2%,降幅較上月收窄1.1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8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389萬平方米,環比降8%,同比降32%。
◎中汽協:預估8月汽車銷量229.5萬輛,環比降5.2%,同比增27.2%;1-8月,汽車銷量1677.2萬輛,同比增1.2%。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8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4.7%,同比升3.0個百分點,環比升0.3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
◎中內協:7月柴油內燃機銷售33.89萬臺,環比降3.29%,同比降19.12%。1-7月柴油內燃機累計銷售263.20萬臺,同比降34.58%。
◎匠客工程機械:8月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指數即CMI為101.93,同比降5.23%,環比增5.57%。8月指數逼近收縮區間,市場同比繼續下滑,警惕市場下行風險累積。
◎國際船舶網:8月22日至28日,全球船廠共接獲13艘新船訂單;其中,中國船廠獲得8艘新船訂單;印度船廠獲得5艘新船訂單。
◎企業半年報:
基建:截至8月31日,Mysteel統計了9家建筑央企2022年半年報,合計營收33665.13億元,同比增13.9%;凈利潤864.21億元,同比增11.8%。其中,9家企業均實現盈利。詳情>>
房地產:截至8月31日,Mysteel統計了20家重點上市房企2022年半年報,合計營收11602.8億元,凈利潤837.9億元。詳情>>
汽車:截至8月31日,Mysteel統計了25家上市車企2022年半年報,合計營收9666.30億元,凈利潤266.38億元。其中,營收破百億的車企有11家。同時,14家車企實現盈利,11家車企出現虧損。詳情>>
家電:截至8月31日,Mysteel統計了32家家電上市企業2022年半年報,合計營收6256.15億元,凈利潤491.85億元。其中,營收破百億的有9家。同時,32家企業均實現盈利。詳情>>
機械:截止8月31日,Mysteel統計了19家工程機械上市企業2022年半年報,合計營收2471.86億元,凈利潤138.37億元。其中,營收破百億的有5家。同時,16家企業實現盈利,3家企業出現虧損。詳情>>
船舶:截至8月31日,Mysteel統計了10家船舶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報,合計營收608.79億元,凈利潤虧損1.11億元。其中,7家實現盈利。詳情>>
◎9月1日,國家發改委在《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文章指出,要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據Mysteel不完全整理,截至8月29日,已有35個城市出臺了各類穩樓市政策,多為發放購房補貼及提高多孩家庭公積金貸款額度。部分城市為保交樓,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性措施。詳情>>
◎8月29日,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22日LPR調降后,截至8月24日,42個城市中,至少有37個城市已經有銀行將房貸利率跟降15BP。
◎據Mysteel統計,截至9月1日,7家造車新勢力車企發布2022年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其中,哪吒汽車銷量16017輛位居第一,緊隨其后的為賽力斯和零跑汽車,銷量分別為14644輛和12525輛。詳情>>
◎8月31日,BDI指數下跌52點至965點,日跌幅5.1%,月線跌幅錄得近50%,是2020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且連續第三個月下跌。
◎世茂集團:以約33億元人民幣向華潤置地附屬公司北京潤置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出售四家房地產項目公司的股權,以降低負債。
◎龍湖集團:對于今年房地產走勢,龍湖集團執行董事兼CEO陳序平表示,今年整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低開觸底向好的態勢,預計全年商品房成交規模同比下降30%左右。
◎寧德時代:8月27日,寧德時代麒麟電池首批落地車型正式揭曉。搭載麒麟電池版本的極氪009將于2023年一季度交付;搭載麒麟1000公里電池版本的極氪001也將于2023年第二季度推出。
◎徐工機械:8月29日,徐工有限整體上市宣告完成。重組后,徐工有限旗下挖掘機械、混凝土機械、礦業機械、塔式起重機等工程機械生產配套資產整體注入上市公司。
◎中國重工:公司各子公司涉及船舶總裝、配套等各個領域,目前公司訂單飽滿,其中,手持民船訂單排期已至2026年底,今年以來新接民船訂單中雙燃料船舶訂單占比已超三分之一。